【实用】元宵节的作文400字锦集6篇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抑或是生活中,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,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、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。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节的作文400字6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今天,是农历一月十五,是意念一度的元宵节。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,又叫“上元节”和“灯节”是自古以来的另一个已有xx年的历史佳节。元宵节一过,代表春节已经过完,所以各地办元宵节活动。
吃完晚饭。在客厅里坐,等待潮州放的烟火。“咚咚“八点到了,节目准时开场。一会儿,烟火开放了,”嘣“一声,一条巨龙呈现在眼前;接着,鲤鱼跳龙门;再来一个,水上跳芭蕾舞,一对对,跳得多欢乐。我们全家看得入神,我不经说:如果到现场该多好!”一幕幕精神呈现在我们眼前,我们不经喝彩。我兴奋地说:“妈妈,我想去放烟火。”妈妈说:“去玩吧。别伤着了。”
我们在后院放烟火。我们先点“变色龙”,这时,呈现出各种颜色,红,黄,蓝等等,五颜六色,十分美丽。我们挥舞着烟棒走来走去,小烟花像无数美丽的萤火虫在一闪一闪地飞舞,真是有趣。接着,我们放“雨花”就像仙女散花一样,从空而落。“小蜜蜂”嗖一声飞上天,像飞碟似的。整个天空五彩缤纷,绽放出不同得颜色。在夜幕中,家家户户得烟火好像在比美,一家比一家壮观,一家比一家稀奇!真是有趣! 终于放完烟火,四周也静下来。我依然回味着,享受着烟火中得欢乐,欢声笑语,久久缭绕在我窗前。
我还在睡梦中,噼哩啪啦噼哩啪啦震耳欲聋的炮竹声让我想起,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。
上午返校完毕,我直奔向爷爷奶奶家。
刚进门,我就看到了叔叔家的小弟弟冉冉。他正坐在电视前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《火影忍者》。他一看到我,立马把自己的大礼炮、擦炮,还有各种各样的花统统拿了出来,说:
“哥,今天怎么没带鞭炮呢?”我说:“返校,咋敢带呢?叫老师抓住就麻烦了。”我们俩开心的笑了。
到了晚上,我们迫不及待地让爷爷给我们打火机,可爷爷说:“等聪聪爸爸来给你们放吧。”我一脸不高兴的样子。
爸爸终于来了,我马上拿起大礼炮,跑向爸爸。我以为爸爸会说:“没问题,走吧!”可是爸爸却对我说:“吃完了饭没有?吃完了饭再放。”
这回饭吃完了,我又求了爸爸一回说:“行了吧!Dad?”
没想到又让我失望了。爸爸说:“让我考考你俩再放。”我在心中说,还没完没了了!但嘴上还是应着:“考就考。”
爸爸说:“‘一’。打一成语。”我苦思苦想,想出了一大堆带“一”的成语,可爸爸总是连连摇头。弟弟在旁边不紧不慢地说:“接二连三”。真没想到,弟弟说对了。爸爸没话可说,只好带我们去放鞭炮。
原来,对于我来说,元宵节的最大乐趣是——放鞭炮。
今天天气阴沉沉的,可却阻挡不了我们去夫子庙的脚步,我们匆匆挤进热闹的地铁,向向往以久的夫子庙风风火火地出发了。
刚刚进入景区,一个巨大的花灯市场便映入我的眼帘,由于今年是羊年,所以卖羊灯的最多,各式各样的羊灯看的我眼花了乱。有的灯做了一个羊的模型,在周围贴上一圈亮片;有的则做成了一个可爱的小羊,给它穿上了大红色的棉袄;而有的做成了几只嬉戏的小羊,旁边有几只翻飞的蝴蝶……不一会儿,我们就在“秦淮小吃城”落了脚,在那里叫卖声不绝于耳,可爱吃臭豆腐的哥哥却充耳不闻,径直走向卖臭豆腐的小店,一下买了二盒,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,就在这时,妹妹又把我拖向一家卖梅花糕的小店,指着那一个像比萨一样的饼说:“看,梅花糕!”什么,梅花糕?我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,这上面没有梅花图呀?只有一些红枣和葡萄干,一直站在一旁的'小阿姨说:“我们小的时候就吃它填饱肚子。”这时,大姨买了两个梅花糕给我们吃,我大大咬了一口,好酸!我刚想吐出来,又怕被骂,就吃了进去。
我们在偌大的夫子庙里游玩着,一会儿吃一个棉花糖,一会儿吃一个糖葫芦,一会儿吃一碗鸭血粉丝,我和妹妹吃了这些平时吃不到的“山珍海味”都乐开了花。
时间飞快地过去了,太阳渐渐下山了,我们带着胀鼓鼓的肚子,满载而归。
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她有很多美丽的传说。
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,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,明帝提倡佛教,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,点灯敬佛的做法,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,令士族庶民都挂灯。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。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,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。
在汉文帝时,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。汉武帝时,“太一神”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。(太一:主宰宇宙一切之神)。司马迁创建“太初历”时,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。
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“三元说”;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,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,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。主管上、中、下三元的分别为天、地、人三官,天官喜乐,故上元节要燃灯。
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,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、扩展的。就节期长短而言,汉代才一天,到唐代已为三天,宋代则长达五天,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,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,整整十天。与春节相接,白昼为市,热闹非凡,夜间燃灯,蔚为壮观。特别是那精巧、多彩的灯火,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。至清代,又增加了舞龙、舞狮、跑旱船、踩高跷、扭秧歌等“百戏”内容,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。
元宵节到了,我校在大操场上开展了“做花灯、赏花灯”活动,操场上热闹非凡,人流如潮,形态各异、五花八门的花灯吊在一根根结实的绳子上,一个个紧偎在一起。
我做了一个长方体的花灯,高16厘米,宽7厘米,它最大的四面间隔贴着红色和黄色的彩纸,上下两端围了两条紫色的、长长的彩带,彩带上还有两条金色的条纹。它黄色的两面分别是“灯谜”和“标题”。我出的“灯谜”是:一个黄黄篮子,装着水晶饺子,吃了水晶饺子,吐出粒粒珠子。灯的“标题”是:新年有一字——福,今年是兔年,我在灯身红色的两面分别贴着小兔和“福”字。小兔有一对黄黄的大耳朵,一双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,它笑得很甜,露出两颗白白的大门牙。金色的“福”字闪闪发光,字是凸出来的,摸上去有一点儿粗糙。“福”字上下边还有漂亮的花纹,整个灯身红艳艳的,充满了浓浓的春意。
同学们的花灯多种多样,我看得眼花缭乱,有的是红色的,大大圆圆,像个“红皮球”。有的是正方形的,滑滑的,上面是三角形,一小半蓝,一大半红,仿佛一个大房子;还有的颜色五彩斑斓,圆圆的,像个地球仪……
操场上成了灯的海洋,充满了节日的气氛,我们做花灯赏花灯猜灯谜,这个元宵节过得真热闹!
一提起龙,大家肯定不陌生吧!因为龙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,在春节期间,永康还有一个习俗:“迎龙灯”。
今天,正是溪边村迎龙灯,闹元宵。阿姨早上就邀请我们晚上去看龙灯。到了晚上,我们兴致勃勃地去阿姨家,我们先在阿姨家吃晚饭,吃完了可口香甜的饭菜,我们迈着大步来到离龙头不远的地方。
“哇!”我不由失声一惊。在我面前的人群已经挤成了人海,密密麻麻的人群已经把龙头围得水泄不通。正在我眺望龙头的时候,远处传来了轰隆的烟花爆炸的声音,开始是东边一阵西边一阵,可不一会儿十几支烟花桶一齐向天空鸣叫,各展各的雄姿。那场面怎不叫人驻足欣赏呢?
龙头开始活动了,它抬起45度的头,向烟花呼啸声靠近,还向迎接他的主人人点头致谢。这大伙一起放的烟花足足放了一个半小时,好似举行烟花晚会。等烟花放完了,龙头开始要接龙身了,整条龙长达350余米,如此长的龙一圈接一圈地在空地上转圈,真让人大饱眼福。
火龙开迎了。庞大的龙身慢慢地挪动着。当龙头“疏忽大意”的时候,龙尾把龙头团团围住,成了名副其实的盘龙了,可这一点难度算不了什么,龙儿把头扭到另一边,就急忙飞跑起来,不一会儿龙头就翻出了身。龙头上数万盏小灯笼忽闪忽闪的,仿佛天上的星星,还眨呀眨的。
龙儿舞,灯儿亮,整条龙儿灯光照;福气多,晦气少,平平安安过元宵。
文档为doc格式